风雨过后,我们会看到“美好”的景象,我们会
秋收时节,英山县金家堡镇扁石畈村高标准农场的水稻逐渐摇摇欲坠,进入收获季节。当地农民趁机开动机械收割水稻,确保粮食返回仓库。 (世界网 王江 摄)
蕲春粮农范成梅正在处理今年新收的水稻。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彤 摄)
晓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魏恒喜正在采摘凤山桃子。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11月11日上午,武汉市东西湖区强信蔬菜产销合作社种植大棚内,员工曹某正在收割大白菜。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梦野 摄)
编者注
今年以来,我省遭遇干旱、秋涝等恶劣天气,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目前,秋收工作已基本结束。农民的收成怎么样?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访各大粮农、菜农、果农,聆听他们艰难丰收背后的故事,探寻“鱼米之乡”新一季丰收的秘诀。
新品种新设备发挥作用 再生稻亩产增产300公斤
蕲春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彤
通讯员 陈宇
卖了大米,播种了油菜籽。蕲春的粮农范成美终于有了一年中难得的空闲时间。
11月11日中午,阳光正好。高龄70岁的范成美趁着好天气,坐在自家院子里数着今年的收成:“第一季每亩产量1600公斤,第二季800多公斤,今年每亩产量2400多公斤。”今年每个季节都是湿润的,比去年增加了近300公斤。机械,还有化肥,每亩得了100多块钱。
“今年七、八月份出现高温干旱,九月份又出现暴雨大雨,生米生产周期特殊,我们幸运地避开了恶劣天气的影响,能够保持稳产增产,根本在于技术!”范成美感叹道。
范成美家在蕲春县池东镇村店村。华中农业大学常年租用场地,开展转化水稻生长基础技术研究,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
不远处的一片农场,是华中农业大学与蕲春县农业科技园联合建设的复兴水稻种植实验示范基地。推广中心。每年从全国各地引进数十个新品种,并进行田间比较试验,选出“最好的”。范成美今年种植的三种主要水稻品种在去年的测试中均名列“前三名”。
好的种子还需要好的方法和好的机会。今年春耕,专家们带来了国内最新的水稻仍然是稻村机械化,动员大户以水稻机械化代替机械化,提高稻秧质量。
“插秧机虽然方便,但插刀插土时很容易损伤秧苗。插秧机将秧苗连土有序地抛在田间,秧苗根系不被破坏,成活率高,水稻返青快,比插秧机可增产5%。”钱太平蕲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说。
范成美一定尝试过新的农业机械。机插秧苗定植后5天返青,比移栽秧苗早5天。米饭的蓬拉分布均匀,筋道有力。接下来,他每一步都按照专家的步骤,精心管理稻田的水肥,及时除草、喷药……
努力工作得到回报。七月,第一季稻成熟,测产量。亩产比去年增加100多公斤,首战告捷。
接下来是复兴的时刻。以前,范成美和他的乡亲们都没有经验。为了赶上农忙季节,他们在第一次收获后立即给田里浇水。没想到,稻堆里许多休眠的芽被“泡死”。现在,h我们了解了再生大米的“习性”。第一季收割后,他将田地晾干大约一周,然后施肥,以促进新芽的生长。今年,他家的再生工作量比去年增加了100多公斤。
“随着产量的提高,质量也必须提高。”上周,范成美参加了一次水稻再生“观摩选种”,鉴定了几个产量稳定、米质优良的再生水稻新品种,为明年试种做准备。 “听说华农的专家新研发了一款专门针对再生稻的低破碎率收割机,我也想试试……”
冬日暖阳下,广阔的田野孕育着来年丰收的希望。
分拣中心发放质量“身份证”,让桃农更放心
孝昌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宇
通讯员 金天云 朱向晓高玉峰
立冬已过,孝昌县湖北晓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桃子销售订单依然源源不断。 “38箱冬桃刚刚发往成都。”介绍了负责人魏恒。
“一季赏花,三季尝桃。我们的桃子从5月到11月均可生产,一般一上市就通过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进行销售。今年整体销售额在460万元以上,比去年增长了20%。”卫衡数着收获,心满意足。
不过,在过去,桃子并不是很受欢迎。孝昌县有70多年的桃种植历史,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孝昌血桃”。但“丰收难”、“上市慢、价格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当地农民。每个农民。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尝试与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十多个新品种,重点培育小而甜的品种。另外,我们严格实行绿色种植,使用发酵水和肥料,不使用除草剂。”魏恒说。
今年天气多变,先旱后雨。 “干旱会导致桃子停止生长,甚至落叶、落果。阴雨天气会导致桃子落下,果面粗糙,施糖造成。为了尽量减少灾害影响,我们使用滴灌设备保证桃子顺利生长。雨季时,会用遮阳棚为桃子遮风挡雨。”魏恒告诉记者,今年桃子的品质保持不变,与往年相比并没有下降。
最重要的事情是的,今年7月27日,投资超过3700万元、日处理水果50吨的冷链物流分拣中心直接在凤山镇建成,一举解决了桃农“问爸爸追奶奶”的销售困境。
分级中心,桃子来了个大转身。在这里,智能筛选设备对桃子进行全面的“体检”,利用光谱分析技术测量桃子的甜度,同样品质的桃子各行其道。 “分拣中心还配备了冷库,延长了储存时间,让我们卖桃子更方便。现在我们这里的桃子价格经常在每公斤8元以上。”魏衡把自己做的桃子都送了过来。
当地政府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个社区采购领导和供应商团体参观、品尝产品。销售渠道或凤山桃立即被打开。
“现在我们正在参与社区团购,联系北京、上海、武汉、成都等地的企业家,分级桃子的甜度和品质一发布,很快就收到了大量订单。”卫衡感觉到。 “另外,冬桃目前在团购、电商平台上售价15元/斤,很受欢迎,冷库都快空了!”
威恒计划明年新增种植面积300多公顷,将种植面积扩大至1000公顷。 “走精品水果路线,让美味的凤山水蜜桃出山,香甜全国!”
冷链直接连接超市。蔬菜合作社每天接到订单15吨。
东湖和西湖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魏梦野
通讯员 熊丽水
11月11日,工人们在采摘场收获嫩绿甘蓝。武汉市东西湖区强信蔬菜产销合作社兰亭基地。
“去年这个时候,大白菜的价格在每斤1元左右。今年,价格在2元到2.5元之间。”强鑫蔬菜产销合作社员工何超站在蔬菜大棚温室旁告诉记者。
今年9月,云南、贵州、四川和我国北方降雨增多,导致云南、山东等地区蔬菜减产。接下来的冬季,气温明显下降,进一步延长了蔬菜的生长周期。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今年至少在秋冬流行的蔬菜价格不降反升。
东西湖区作为国家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是武汉市重要的蔬菜产区和全国重点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武汉市民重要的“菜篮子”。东西湖区现有以强心为代表的蔬菜产销合作社200多家。
“今年销售情况不错,每天15吨的订单几乎不间断。”强新蔬菜产销合作社副总经理王胜利说。 “与其他省份蔬菜产区的雨害问题相比,东西湖区面临的问题是夏季高温。”
强信蔬菜产销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以来,主要供货中百、武商等大型超市。近年来,合作社与盒马、普普等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日均新鲜蔬菜订单量超过15吨。为了保证蔬菜的稳定供应,温度控制变得非常重要。
“我们主要种植大白菜、红苋菜、鸡毛等快菜乌斯。我们害怕高温。气温高了,蔬菜就长不出来了。”合作社总经理蒋胜东说,今年夏天,他们给蔬菜大棚盖上了遮阳网,让1600多公顷的蔬菜顺利度过了高温。
除了种植过程外,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低温保存更为关键。
“我们与所有大型超市都有合作。 “盒马超市如果收货温度高于15℃,就会直接退货。”蒋胜东告诉记者,在政府每辆冷链车30%补贴政策的支持下,他们共有7辆冷链车,每辆链车载重量在6吨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客户需求。
克服劳动考验高温,商业模式优化成为确保丰收的重要因素蔬菜。
从2025年开始,合作社将实行员工持股模式,每名员工认购5万元股份,并根据年终收入进行分红。
“与以前的‘大锅饭’相比,现在每一袋蔬菜都与员工的毕业奖金挂钩!”蒋胜东表示,以采集过程中的ng分类为例,过去很容易出现“工作量太大”或粗心大意的情况。像武商这样的连锁店,如果蔬菜出现烂叶或者重量问题,会直接退货。实行员工持股后,近年来影响强鑫盈利能力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今年,合作社蔬菜销售预计达到3000万元,基数收入预计突破1600万元,同比增长10%,股东年收入预计增加5万元至6万元。 上一篇:黄冈市发布返乡创业12条政策 提供“真金白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